正值谷雨时节,蓝天白云之下的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双井村绿意盎然,风景秀美。一栋栋仿古民宅错落有致,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黄庭坚故居、“双井”摩崖石刻等古迹依山而建,给这座恬静的村庄增添了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
双井进士园(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双井村,也因明月湾中有二泉涌出而得名,该村自古人才辈出,史料记载,仅宋代双井村黄氏家族就出了48位进士,其中4人官至尚书。
4月27日上午,“江西诗派”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九江市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感受“华夏进士第一村”独特风光。
双井堂(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民风淳朴,人文荟萃
“修行成山,涅槃为水,江山微缩为一瓣墨韵,在一阕宋词里自由行走,或沉淀为飞转的霓裳。”自古至今,谈起修水文脉之地,自然少不了有“诗书双绝”之美誉的著名诗人、江西诗派鼻祖、大书法家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人,从师于苏轼,因其文名卓越,与苏轼并称为“苏黄”。
黄庭坚是宗师级的人物,为文学史上“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除了诗文,他还是宋代书法的最高水平的代表者,位列书法史中的“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书法作品(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而双井村便是著名诗人、江西诗派鼻祖、大书法家黄庭坚的家乡。黄庭坚一生奉行“为官爱民、为友真挚、为子孝行、为长仁爱”的为人准则,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南宋时,黄庭坚的同乡、右丞相章鉴回乡时,深怀对黄庭坚大节的尊崇,写下了“半夜过双井,不敢见先生”的诗句。为了纪念这位历史文化名人,修水县修缮了诸多相关遗迹,现有的主要历史遗迹有黄庭坚故居、双井魁星楼、双井进士园等景点。
黄庭坚故居(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集英殿(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群贤阁(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步入双井进士园,只见右侧方巨大的黄庭坚石像左手执书,右手抚膝,尽显睿智豁达。其中的土木建筑由双井堂、群贤阁、集英殿三部分组成,或用展板描绘双井形胜、修江形胜、黄氏家规,展示进士群体的成长背景;或用巨幅浮雕加展板再现双井黄氏进士群体及其事迹,气势恢宏;或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了状元游街的壮观场面。人们在斑驳的木漆和缝隙里触摸历史的气息……
黄庭坚书法作品(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村貌即景貌,文化促发展
双井村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一提的是双井绿茶文化。据介绍,双井绿茶是该村独有的茶叶品种,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其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厚、汤色清澈明亮等特点受到不少文人墨客的青睐,被欧阳修称赞为全国“草茶第一”。
茶园(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山谷家乡双井茶,一啜犹须三日夸。”这是黄庭坚对家乡所产双井绿茶的评价,双井绿茶泡在杯中片片竖立,啜之沁人心脾。苏轼在《东坡集注》亦云“洪州双井白芽,制作尤精,远出日注之上,遂为草茶第一。”郭沫若也称双井绿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据了解,双井村现有150户村民种植茶叶,茶园面积1600亩。通过旅游业与茶产业相结合,完善各项措施,成立茶叶合作社,对所产茶叶进行统一加工包装,分户管理,带动村民增收,实现美了一方乐土,富了一方群众。
2017年以来,修水县为村里打造了环线双向通行的标准旅游公路,拆除空心房和危旧房,对全村进行风貌改造,并建起商业古街,使整个双井村摇身一变成为“村貌即景貌,村域即景区”的黄庭坚故里景区。2019年,双井村被评为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景点,次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黄庭坚故里景区一角(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2021年开始,双井村旅游着重挖掘进士文化,孝廉文化,以文化为依托,推进研学课题的发展。双井村将全县乃至其他地区的学生参与到双井研学课程当中,并依托秀美山水,魅力修河,打造修河体验区,修河体验游成为修水人民休闲的又一好去处。双井村围绕茶文化开发采茶体验,茶艺表演,茶文化学习等体验活动,丰富了该村的景区业态。同时,双井村把传统的状元文化、拓印技术、书法艺术、古琴、茶艺等情景化,进行沉浸式演艺,让游客可以参与其中。
随着双井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不断完善,在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的同时,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黄庭坚故里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行至归程,举目远眺,群山回唱,诗画在双井;遐迩闻名,庭坚故里,贵在修水,更贵在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