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资料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8月底,一场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际性盛会即将在山东烟台启幕。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进一步塑造山东开放、包容、创新的形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意义重大。
为此,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推出《绿色低碳看山东》系列报道,聚焦山东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新型储能等项目,生动展现山东追“风”逐日、向“绿”而行,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的亮点成效。
在东营市垦利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光伏发电现场,一眼望不到头的光伏板熠熠生辉
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郭由 辛振东 东营报道
“嗨,大家好,我是海哥,这是产自我们村的黄河口梭子蟹,每只都是顶盖肥……”8月17日上午,山东垦利,红光渔业办事处老十五村村支书海哥直播间,村党支部书记崔建玉站在镜头前,开启直播带货。
2019年,在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红光)党工委的号召下,在外创业的崔建玉决定返乡任职。当时的他,已是身价千万的大老板。
老十五村是靠海吃海的小渔村,村里没有耕地,遍布盐碱滩涂地,过去村民主要靠出海打鱼捞虾为生。回到家乡的崔建玉就没闲住的时候,他走遍村内每一寸土地,访遍村内每一户群众,一门心思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2021年,老十五村拿出1万亩地,与华润财金合作,共同打造高标准渔光互补项目。今年,村里开始试养梭子蟹、基围虾和半滑舌鳎。
“2018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是185万元,去年是450万元,今年截止到目前,村里账上已经达到了860万元。”崔建玉脸上洋溢着自豪感,“前段时间我们村民刚分了红,人均分红1.76万元,四口之家不就7万多元了嘛,今年年底我们还将再次分红”!
东营市垦利区红光渔业办事处老十五村党支部书记 崔建玉
渔光互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
从软弱涣散到富民强村,崔建玉一直在探索乡村振兴的破茧之路,而通过上项目拓宽乡村产业发展,成为老十五村“变富变美”的关键一环。
崔建玉提到的渔光互补项目,其实是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光伏发电项目,这是华润财金新能源有限公司重点打造的山东省单体容量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也是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打造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山东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之一。
“在我们的渔光互补池塘,水上可光伏发电,水下可养殖虾蟹和海参。”崔建玉提着包装好的产品,向直播间的网友推介,“一般是4月下旬放苗,中秋节上市,淡水海水融合,养出来的梭子蟹味道鲜美,口感甘甜,个头饱满蟹黄还多。”
下了直播的崔建玉,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池塘查看标准化建设情况。崔建玉告诉海报新闻记者,“通过调研和试验,渔光互补项目能够适应梭子蟹和基围虾的生长,我们还邀请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院士团队,划出2000亩试验区,帮助村民从育苗到养殖进行技术提升,直接带动农民增收。”
崔建玉坦言,或许在老百姓眼中,“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是遥不可及的,但自从村里引进了光伏发电、渔光互补、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让村民得到了实惠,看见了变化,盼来了希望,大家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绿色低碳”,参与了“绿色低碳”,才真正体会到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渔民乘坐电动汽船,在光伏板下穿梭,查看水下海参的养殖情况
华润财金东营光伏项目负责人 赵华强
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盐碱滩涂变“伏”地
在东营市垦利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光伏发电现场,阳光照耀下,一眼望不到头的光伏板熠熠生辉,渔民乘坐电动汽船,在光伏板下穿梭,查看水下海参的养殖情况。
干了十几年的水产养殖户李华,去年又承包了1000亩地,开始尝试渔光互补养殖模式。李华介绍,海参喜阴,怕高温,在光伏板的遮挡下,对改善水质状况、降低水面温度都有帮助,为海参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预计一亩地能产海参100多斤。除了海参养殖的收益,李华每年每亩地还能多收600元的租金。
华润财金东营光伏项目负责人赵华强站在岸边,看着蔚为壮观的光伏阵列,感慨万千:“刚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经过两年的努力,整个项目占地约2万亩,上可发电、下可养殖,兼顾生态旅游,变一种资源为两个产业,实现了工业与农业、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的完美融合。”
“我们的光伏板是由双面双玻单晶硅组件构成,两面都能反射光,可以逐日转动,还能自动放平。”赵华强指着两块光伏板连接处的一个橘色装置说,光伏组件采用的是平单轴支架,一根横梁是60米,上面接了104块光伏组件,整个轴系通过中间这个电动驱动器控制,光伏板可以根据光照强度、光照时间调节转速,“早上能向东倾斜45度角,到下午向西倾斜45度角,全天可以实现正负45度角的旋转,全年发电效率提高10%左右。”
据了解,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43亿元,项目于2021年10月动工,首期于2022年11月并网,2023年7月6日实现全容量并网。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11.21亿千瓦时,节约标煤37.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约90.2万吨。项目运营期内,预计营收约109.2亿元。
东营市垦利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军
推动区域能源发展“向绿而行”
“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从乡村振兴角度出发,以光伏循环经济为核心,以高效渔业经济为支柱,以农家旅游度假为辅助,将盐碱滩涂地打造为光伏渔业、文旅观光、乡村振兴等多种产业融合的综合型示范园区。”东营市垦利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军介绍,近年来,垦利区确定了锂电池和绿电两条主产业链以及氢能、光伏电池、电缆等其他辅链并行发展的“2+N”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截至2023年7月,垦利区新能源装机1475.6MW,其中,建成光伏项目11个,合计装机1337MW,风电项目1个,装机99.6MW,生物质项目2个,装机39MW。2022年全区新能源项目发电量11.23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1.4%,高出全国的9.8%。
刘军透露,垦利区正在积极推进实施国华HF14-1000MW海上光伏项目及华润财金50MW漂浮式海上光伏试点项目,以及装机规模600MW的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这些项目将于今年年底陆续开工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上可发电、下可养殖,渔光互补变盐碱滩涂为“伏”地
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城市,东营市盐碱滩涂、光照风能等独特资源丰富,是能源开发地、加工地、消纳地、配置地兼具的区域。东营不断加快“追风逐日”要能源的步伐,除华润财金光伏发电项目外,渤中海上风电基地A、B1、B2场址项目也全部并网,发出了全国平价海上风电第一度“绿电”,成为全国首个“当年规划、当年核准、当年并网、当年达产”的海上风电项目。
今年以来,东营市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同比增长77.7%,增速为全省第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2.17亿千瓦时,增速全省第一。截至6月底,东营电力装机达到1123.2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564.6万千瓦,占比50.3%,超越火电装机成为第一大电源。